【热门】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合集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对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产生兴趣,认识集中攀缘植物。
2、更主动地关注各种特定的形状,体验发现的乐趣。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4号,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9—30页。
2、在幼儿园附近事先寻找有弯绕植物的场所。
3、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植物为什么会有弯绕。
1、T:老师这儿有一些很有趣的植物,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的时候啊,小朋友要带着你们的小眼睛仔仔细细的看,看看它有趣在什么地方,它是怎样生长的?(出示挂图)
2、T:你看到了什么?这些植物长得怎么样啊?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那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3、T:爬山虎长得怎样?它为什么能爬在墙上生长呢?还能爬那么高?
T:原来啊它有藤,恩小朋友说的很好,观察的很仔细,那我们一起来再来仔细看看。
(引导幼儿说出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及叶片上的"脚",向上攀缘的)
4、T:看看牵牛花是怎样生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茎的攀附缠绕现象,即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
5、T:西瓜大家都吃过吧!那西瓜藤见过吗?西瓜长在地里时有一根长长的"辫子",这根"辫子"又是怎样的呢?(帮助幼儿理解瓜藤都是弯弯绕绕的)
6、总结: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它可以帮助植物和其他东西攀附在一起,没有了藤,爬山虎也就不能爬的那么高了,牵牛花也不能开出那么漂亮的`花了。
二、找找身边弯弯绕绕的植物。
T:我们身边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许多,我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见过的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哪些?
(时间允许可带幼儿们去外面寻找)幼儿结伴寻找攀缘植物,并记录。绘画记录不必强调画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现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即可。
T: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茎、须)是怎样长的?
活动反思:
4—5 岁的孩子喜欢动手动脑探究事物,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在 幼儿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支持、接纳孩子的探究行为,并给予一些观 察和探究方法的指导:如比较性观察法、连续观察法、分类法、记录 法等。在活动中我运用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对几种爬藤植物的外形特 征和攀爬方法进行比较性观察,使幼儿更好地发现它们各自的不同。 除了横向的比较,还有纵向的比较,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时机,对 比观察爬山虎叶子颜色的变化,发现了爬藤植物爬高的原因;对比蔷 薇开花前开花后的效果,发现了它对我们人类的用处。当苒苒发现了 一棵类似攀缘植物的小苗时,我支持、赞赏她的发现,并利用拍照的 方法帮她记录,将照片贴在主题墙上,有助于她后续的观察。在观察 和探索过后,我和孩子一起对几种植物按照攀爬的方法不同进行分 类、概括,使他们对藤蔓植物的种类及其特征有了较清晰地认识。幼 儿在不断地观察、探究的过程中,他们会慢慢地积累经验,迁移经验, 形成受益于终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饮料瓶的多种玩法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2、培养幼儿的健康环保意识,懂得废物利用的价值。
3、激发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环境被污染的图片
2、清洗干净的各种饮料瓶若干、水桶四个(里面盛有不同颜色的水)。
3、四个分别盛有黄豆、花生、玉米的盘子等),沙子两盆。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导入,美丽的家园变脏了。
1、老师出示图片,漂亮的房子周围都是废旧的饮料瓶,苍蝇嗡嗡飞、问我们的家园怎么了?我们应怎么办?(幼儿自由讨论)
2、用瓶子的口气说出“我们还可以利用的”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兴趣
3、让幼儿观察饮料瓶,教师提出问题。
师:“饮料被大家喝完了,这些空瓶子有什么用?”(可以卖钱)(我妈妈用饮料瓶做了一个花瓶)
4、“这些瓶子今天来到我们活动室,想和咱们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愿意)
二、和幼儿一起探索饮料瓶的玩法。
(一)让幼儿选喜欢的饮料瓶,自由玩耍。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观察幼儿玩法,并指导。(有的孩子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一拨,瓶子能旋转好几圈;有的把瓶子横放在地上,用手或用铅笔轻轻一敲瓶口一端,饮料瓶就蹦起来;有的拿瓶子敲自己的肩膀、屁股;有的夹着瓶子跳;还有的.拿几个瓶子摆成一行跳来跳去。)
(二)互相交流玩法:“你的玩法真好,给大家表演一下。”“谁的玩法跟他的不一样?你是怎么玩的?”(幼儿示范),引导幼儿尝试多种玩法。
(三)幼儿自由玩装有东西的饮料瓶
1、刚才,小朋友们玩的是空饮料瓶,如果瓶子里装上东西是不是更好玩?来咱们试一下。
2、出示准备好的黄豆、花生、玉米、两盆沙子、不同颜色的水。
3、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尝试装上东西后饮料瓶怎么玩?
(有的幼儿把装有豆子、花生、玉米的瓶子摇一摇,变成了沙锤,随着放的音乐打起了节奏;有的幼儿把两个装有沙子的瓶子,口对口不时颠倒上下,玩起了沙漏;还有几个孩子把装有带颜色水的瓶子,按颜色摆成几排,当成饮料买;有几个男孩子把瓶子在一边摆成一排后,用另一个瓶子滚过去,来玩打保龄球的游戏;还有的孩子一手拿一个练习举重……)
4、交流经验,让创意好的幼儿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谈话小结
师:“饮料瓶好玩吗?刚才,小朋友你们的玩法都很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废旧物品都可以用来当玩具,你们知道都有哪些物品吗?(易拉罐、一次性杯子等),这些物品不要随便乱扔。(通过谈话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可以废旧利用,让我们一起来做环保小卫士。)[
四、和幼儿一起做《健康哑铃操》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朋友拿着饮料瓶做举重的游戏,来锻炼身体。下面咱们把这饮料瓶当哑铃,跟老师做做哑铃操,也锻炼一下身体,好吗?”
“小哑铃,真不错,我拿它把操做。(踏步走做整理运动)
小哑铃,前平举,前平举。(抬脚跟,两臂做前平举)
小哑铃,侧平举,侧平举。(抬脚跟,两臂做侧平举)
小哑铃,向上举,向上举。(抬脚跟,两臂向上举)
小哑铃,下面碰一碰,下面碰一碰。(弯腰运动)
小哑铃,左边碰一碰,左边碰一碰。(左转运动)
小哑铃,右边碰一碰,右边碰一碰。(右转运动)
小哑铃,放腰上,跳一跳,跳一跳。(跳跃运动)”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饮料瓶和小朋友一起做了那么长时间的游戏,小朋友累了,饮料瓶也累了,咱们把它们送回家,让它们休息一下吧!”(引导幼儿把瓶子送回原处,让幼儿养成把玩具送回原处的好习惯)。
【设计思路】
在收集区域材料时孩子从家里带来了许多饮料瓶:露露瓶、爽歪歪瓶、雪碧瓶、矿泉水瓶、营养快线瓶等。我把这些瓶子放在了区域角的“百宝箱”里。每到区域活动时,孩子们从“百宝箱”里自主选出自己喜欢的“宝贝”玩耍。我发现好多孩子拿出饮料瓶玩,有的敲敲打打,有的给瓶子排队,还有的放置瓶子当成障碍物,然后跳来跳去。看得出,孩子们对这些简单的玩具有十分高的兴趣。于是,我抓住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设计了这个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所投放的材料——饮料瓶,虽然是人们生活中的丢弃物,但对于孩子游戏来说却有很大的用处,可以把它当成游戏材料,进行多种游戏。让他们在反复的亲身体验中,积极的探索饮料瓶的多种玩法。孩子们在自己动手制作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树立环保意识,懂得变废为宝的意义。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锈钢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2、能仔细观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勺子凹凸面成像倒立和正立的不同。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不锈钢勺子(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幼儿摸箱。
3、ppt
【活动过程】
一、照平面镜,玩镜面游戏,感受平面镜的成像引入。
师: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面镜子,待会儿请小朋友们来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你和镜子外面的你都一样吗?摸一摸,这个镜子是平的还是不平的的?
二、创设"魔法情景",出示勺子,感受勺子的凹面和凸面。
师:林老师最近向魔法师借了一个魔法宝贝,这个魔法宝贝功能很多,不仅能舀东西吃,还可以用来照,照出来的样子还不一样,大家猜猜是什么呢?
师:这个魔法勺和刚才小朋友们找的镜子可不一样,它不是平的,请你们用手摸一摸魔法勺用来舀东西吃的一面,感觉下它是弯进去还是鼓起来的呢?哦,弯进去的这面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凹面,我们一起用这个凹面再照照自己的小脸蛋,看看我们的小脸蛋是朝上还是朝下呢?哦,原来勺子的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另一面如上。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发现了勺子用来舀东西的弯进去的那一面叫做凹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鼓出来的那面叫做凸面,照出来的小脸蛋是倒立的。
三、巩固凹面和凸面,摸箱游戏。
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魔法箱,魔法箱里有许多小朋友用魔法勺照出来的魔法卡片,待会儿我会请表现好的小朋友从魔法箱里摸出一张魔法卡片,并要说出这张魔法卡片上的小朋友是用魔法勺的凹面还是凸面照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答对有魔法礼物奖励!
四、总结"魔法经验",结合ppt拓展幼儿实践运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勺子有这样的魔法,还有很多东西都有这样的`魔法,小朋友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用凸面镜做成的呢?哪些东西是用凹面镜做成的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教学目标:
1、 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 激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心。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初步的感知滚动现象.
课前准备:
1、 塑料球、冲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料玩具若干(每人一份);记录纸每人一张(上画有没轮子的汽车);集体记录纸两张
2、 情景表演的幼儿一名(大班);没有轮子的汽车一辆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1、 情景表演,引出问题
C(大班):呜呜呜......,我的汽车......
T:小朋友,你怎么了?
C:(大班)我的汽车的轮子不见了,汽车不能玩了,小朋友,你们帮帮我,什么东西可以象轮子那样滚动呢?
T: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滚动吗?
C:气球可以滚动!
C: 铃鼓可以滚动,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
C: 老师,地球也可以滚动的,还有口杯也可以滚动。
C: 奶瓶也能滚动,还有喇叭…………
2、 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C(大班):老师老师,你看,我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它们能不能滚动呢
?T:这个?我得试试才知道。小朋友,我们一起想想这些东西谁谁能滚动C: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的,三角形就不行。
C: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好象也可以滚动的。
C:圆形的就可以滚动。
T:我们一样一样的来想,然后老师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好吗?如果认为圆形能滚动的小朋友就站到曾老师这边,认为不能滚动就站到马老师那边。(幼儿选择后)咱们来数数曾老师这边有几个人?马老师那边又有几个?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选择同上。
2、 幼儿分组实验,验证想法T:每个小朋友说的都不一样,那咱们试试,看看到底谁能滚动,好吗? 幼儿实验,操作
C:你看,圆形的可以滚动吧。
C:正方形也可以啊!(这个小朋友在用手不停的翻动着正方形,他就认为这是正方形在滚动)
C:老师,你看,我的三角形也能滚动(他用一只手指轻轻压住三角形的一角,然后用另一只手来弹三角形,三角形就能移动)
3、 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T:你们刚才都试了,谁能滚动啊?那好,咱们把能滚动的形状画到汽车上,给它当轮子,好不好?
4、 交流,讨论幼儿交流,再请每个孩子都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T:刚才你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也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老师也想听听你们的实验,谁愿意来告诉老师?
C:我发现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是这样的(他用两只手在胸前不停的上下前后交替画圈,象开火车那样)
C:我看到圆形的东西能滚动,能做汽车轮子,让汽车动起来,爸爸就可以带我上幼儿园了。
活动延伸
-有趣的`圆形
让幼儿回家去寻找圆形的物体,并试试看,它们能不能滚动呢? 课后随想在这次实验活动中,孩子的主动性很高,很乐意去探索。语言表达又有了进步。但是, 活动结束后,我自己觉得在这次活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次活动用的是汽车贯穿整个活动,可是,好象对孩子的暗示行比较大,因为在孩子的生活经验里汽车的轮子就是圆形的;还有就是,可能滚动这个现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活动中总是容易把滚动和移动的现象混为一谈,可是如果解释,我也感觉到不知道改怎样去向小班的孩子解释这个问题。
活动目标
1。品尝月饼,学会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2。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全家人团圆的好日子。
3。初步萌发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月饼的制作方法
2。月饼及切月饼的塑料小刀
3。音乐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跟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1。教师:歌曲里唱了什么?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
这一天人们一般怎样庆祝?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我国过中秋的习俗。
二、观察并了解月饼。
1。请幼儿将各自的月饼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月饼是什么形状的?闻一闻,月饼是什么味道?
2。幼儿自由交流并讨论:
你吃过的月饼是什么味道?月饼馅里都放些什么?
3。课件—月饼的制作方法
让幼儿观看月饼是怎样制作的'。
三、分享月饼。
1。请每组推选四名幼儿尝试将月饼分成四等分或二等分。
2。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不同口味的月饼,学习与同伴分享食物。
活动延伸
建议家长在中秋节的晚上带孩子赏月、吃月饼,让孩子体验与家人团圆的温馨与快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