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幼儿园小班教案模板锦集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能够比较物体的大小。
2、能将10以内的物体按大小顺序进行正逆排序。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小动物排队。
2、数字卡片1—10。
3、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操作卡若干(同颜色组和不同颜色组)。
活动过程:
一、给数字宝宝排队。
1、口头数数:从1数到10。
2、出示数字卡片,让孩子从1—10排队,并让孩子找出从小到大的排列规律。
3、教师随意抽出一张数字卡片,让孩子按照同样的规律从这个数字宝宝开始往后排至10。
4、口头数数:从10数到1。
5、出示数字卡片,让孩子从10—1排队,并让孩子找出从大到小的排列规律。
6、教师随意抽出一张卡片,让孩子按照同样的规律从这个数字宝宝开始往前排至1。
二、出示课件:小动物排队。
1、出示图片一:小猪排队。
A、师:春天来了,草地上来了许多小动物,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快乐的跳舞,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是根据什么规律来排队的,好吗?
B、请幼儿说出小猪的排列规律:从小到大或从矮到高。
2、出示图片二:小鸡排队。
A、师:我们再来看看,还会有什么小动物来跳舞,他们是根据什么规律来排队的呢?
B、请幼儿说出小鸡的排列规律:从大到小或从高到矮。
三、给图形宝宝排队。
1、同颜色组。
A、师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纸若干,请幼儿从小到大排队。
B、同样请幼儿从大到小排队。
2、不同颜色组。
A、出示不同颜色的三角形纸若干,请幼儿从小到大排队。
B、同样请幼儿从大到小排队。
C、帮助幼儿不受颜色干扰排序。
四、操作活动:给树排队。
1、比较大小:找找不干胶上哪棵树大?哪棵树小?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的?
2、请幼儿将不同大小的树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粘贴到相应的位置,完成排序。
活动反思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发展的有效工具。在操作性的学习方式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数学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整个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并非采用灌输、传授、说教的方法让幼儿理解排序这一概念,而是采用多种有趣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并迁移排序的经验。活动中,教师处处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让幼儿大胆尝试、学习、比较运用各种经验进行排列,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快乐。
不足之处:
每个环节结束后,没能有效地运用小结语帮助幼儿疏理经验。
教师只有在活动中做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注重经验的提升、关注方法的习得,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活动的功效。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大班区域活动:轻飘飘的气球
一、目标:
1、在操作中让幼儿体验力与球的关系,懂得用相同的力吹久一点,球就飘得久一点的道理。
2、 尝试不同材料做的纸球用同样的`力吹会有什么结果。
3、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探索能力。
二、材料提供 :
1、透明的塑料杯(一次性),可弯曲的吸管,各种不同质地的纸(包装纸,塑料包装纸,铅画纸,包书纸,白纸等);
2、 做好的成品8套;
3、 做纸球(气球)的图示一套;
三、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能让气球飘起来,知道用力一吹,就会使球飘得很高;
第二层次:能想办法让球飘得久一点,能让球滚动;
第三层次:按照图示折叠气球,并把吸管放入杯子,完成制作;
第四层次:探索并找出作品不成功的原因,并且进行调整,直至成功;
四、操作说明:
1、吸管的出气口必须对准气球,才能让气球飘起来;
2、制作气球的纸越轻,吹得越高,越重越厚吹得越低;
五、指导建议:
1、 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加强活动的游戏性,让幼儿在自由自在地操作,探索中发现力与球的关系。
2、 可引导幼儿对观察到的现象作观察记录。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活动准备
1、 词卡、儿歌字卡。动物头饰各式各一个、手图片一张。
2、 电脑课件制作一组。
3、 录音机、录音带。
4、 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5、 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儿歌。
活动目标
1、 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鼓励幼儿根据儿歌大胆用手指头变魔术。
2、 感知汉字:毛毛虫、小白兔、小花猫、螃蟹走、小鸟飞。
活动过程
一、学习儿歌。
1、 出示小手,引起幼儿的兴趣。
(1) 唱歌曲入场找位置。
(2) 介绍小手。
老师作神秘地说:“今天我带来了一样东西,看看是什么?”出示小手:“是什么呀?对了这是小手!我们的小手可以干什么呀?小手真有用, 而手指还可以变摩术。”
教师伸出一个手指头问:“想一想一根手指头可以变什么??”出示手指头汉字认读。提问“二、三、四、五”根手指头又可以变成什么?并同时出示应的词让幼儿认读。“小朋友真棒都变得很好!
2、引导幼儿观看电脑课件。
老师:“现在我请小朋友们看手指头变魔术,小朋友看的时候看清楚手指头变成了什么,看完后告诉老师!”“哗,手指头真棒,都会变魔术 ”。
(1) 一根手指头变成了什么?(毛毛虫)出示字卡认读。
(2) 二根手指头变成了什么?(小白兔)出示字卡认读。
(3) 三根手指头变成了什么?(小花猫)出示字卡认读
(4) 四根手指头变成了什么?(螃蟹走)出示字卡认读
(5) 五根手指头变成了什么?(小鸟飞)出示字卡认读
3、 请幼儿先听老师念儿歌,再跟老师一起读儿歌、玩手指游戏。
老师把这个魔术编成了儿歌给小朋友听,小朋友听一听这首儿歌叫什么名字?(看课件学儿 ……此处隐藏1765个字……问出气味后,将气味瓶送回"家"中。
(3)师幼一起验证:气味瓶找到自己的家了吗?
:
我们的鼻子用处很大,能闻到很多气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俯卧滑板的姿势,锻炼身体的平衡及协调能力。
2、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幼儿的竞赛意识和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祖国的情感。.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国旗、滑板、各类积木、纸团关于宇航知识的经验丰富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引入主题:小朋友们你知道我们的神舟六号火箭吗?...
神舟六号带着我们两名宇航员已胜利返回地球,今天我们也来做小小宇航员。
2、听音乐做律动
二:玩滑板
1、引导幼儿讨论各中种玩法,并请幼儿进行演示。
2、幼儿自由玩滑板,尝试各种玩法。
3、鼓励幼儿互相介绍学习各种玩法:前行、后退、转圈、两人或三人前行等
4、幼儿再次常识新玩法,教师指导小结。
三:游戏:采集标本
1、火箭发射,登陆月球: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各种发射登陆动作。
提问:宇航员在月球上是怎样行走的?
2、开月球去采集标本
分组比赛:从坡道上冲下,冲过线者才能采集到标本。
3、集中讲评,幼儿介绍滑地远的方法,再次比赛
活动结束
带上标本返回地球,幼儿听音乐放松.
活动反思:
孩子们参与游戏跃跃欲试,能够积极思维、主动尝试,非常投入。游戏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追随孩子们身边的话题延展教学活动,加大幼儿体能锻炼的强度和密度,激发了孩子们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及交往能力。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学习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
2、喜欢听故事,学说简单句。
3、初步学习良好的生活礼仪。
【活动准备】
夹心面包一个、挂图、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小朋友猜猜看,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啊?
(幼儿回答)哦,小朋友说得都不一样,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吧?
(面包)面包里还有许多的秘密,撕开面包,瞧,里面夹的是什么?
(火腿)面包里有夹心的叫夹心面包,小朋友一起来说一遍。
下课后,老师会请表现很棒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小猪妈妈也做了一个夹心面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猪妈妈的夹心面包》,小朋友要认真听哦,看看猪妈妈家里都有谁?他们都说了什么?
二、教师讲述第一遍故事。
小猪妈妈做了一个夹心面包,一个又香又脆的'夹心面包。
猪爸爸想要一片,猪爸爸说:“猪妈妈,请拿一片夹心面包给我吧。”
小猪哥哥吃了一片,小猪哥哥说:“妈妈,夹心面包真好吃,谢谢你!”小猪姐姐吃了还想要一片,可是妈妈说:“对不起,夹心面包只有一片了,那是留给小猪弟弟的。”
小猪弟弟很高兴,说:“谢谢妈妈!”就吃了最后一片夹心面包。
提问:
1、老师讲的故事叫什么名字?(幼儿回答,全班齐说一遍)
2、你们还记得猪妈妈家都有谁?
小结:
猪妈妈家有猪爸爸、猪妈妈、猪哥哥、猪姐姐、小猪弟弟。
3、猪妈妈和猪宝宝们在做什么?他们都说了什么?
三、我们一起再听一遍故事吧,分段听录音。
师:夹心面包可好吃了,猪爸爸想要吃,他对猪妈妈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幼儿回答。
小朋友在家里想要吃东西的时候,会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
师:小猪哥哥吃了一片,对猪妈妈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幼儿回答)爸爸妈妈给你们东西吃,你们会说什么呢?
师:小猪姐姐吃了一片还想再吃一片,妈妈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妈妈有没有把面包给姐姐吃啊,妈妈对姐姐说了什么?
师:小猪吃了最后一片面包,对妈妈说了什么?(播放录音)小猪对妈妈说了什么?
小结:
今天小朋友向小猪一家学习礼貌用语,你们学会了吗?(幼儿回答)
四、师生表演。
现在我们一起把小猪一家请出来,好不好?请幼儿扮演各种角色,边听录音变表演。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和生活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尺寸不同的三角形6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3的数数
引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3的物体。
通过点的横排、竖排,及三点随意排的点数让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引出通过三点连线形成三角形。
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
三.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请幼儿一一找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请幼儿从图形拼图中找出三角形,将图片一一出示。
请幼儿观察说出这些图象什么?
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周围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延伸活动:
在区角里添置冰糕棒、吸管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教学反思:
我上这节数学课,就是让孩子们认识三角形,难点就是让幼儿如何区分三角形和正方形。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将许多长短不同的小棍放在孩子们的桌上,让孩子们数3 根小棍拼做三角形(可以找一样长的小棍,也可以找不一样长的)。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到了1、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不一样长,三个角可以不一样大。
文档为doc格式